2022年中國海底電纜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規模分析
發布時間:
2022-08-31
海底電纜(submarine cable)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電纜,鋪設于水下環境,用于傳輸電能或通信的線纜。海底電纜可分海底通信電纜和海底電力電纜,主要運用于海底觀測網、通信、電力網絡、海上石油開發、海上風電等領域。前瞻根據功能作用、電壓類型、絕緣類型、應用領域等標準對海底電纜進行分類如下:
行業需求規模:2021年銷量有所回落
分析中國海底通信電纜銷量,2016-2021年銷量呈現波動變化趨勢,2016-2020年銷量逐年下降,由2016年的35132芯千米降至28313芯千米,2021年銷量有所回升,達到29110芯千米,同比小幅增長2.81%。
從應用范圍分析海底通信電纜市場。海底通信電纜主要應用于通信、光能和其他用途三個方面,國際語音和數據通信兩大領域占據主導地位,很大程度上在于海底光纜高可靠性、安全性、容量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優勢。
產品價格:施工量上升推動單位成本下降
海纜的高技術含量,決定了其較高的成本造價。前瞻根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匯總中國海底電纜主要產品價格。結合海上風電電力輸送一般流程(通過35kV海底電纜將分散在場址內的風機所發電量匯集至海上升壓站,再由海上升壓站用220kV海底電纜送至陸上集控中心)可知,海上風電項目離岸越遠,海底電纜投資規模占比將相應增長。綜合考慮后,前瞻認為中國海底電纜價格下降空間取決于多方面因素——材質、技術、組網方式、離岸距離等等,但非常重要的一點在于施工量的上升所對應的單位成本下降。
市場規模:2021年近140億元
中國海底電纜行業近年來呈現波動上升趨勢,2020年受海上風電“搶裝潮”拉動,2020年中國海底電纜市場規模同比大幅增長12.64%,約共134億元,達到近年峰值,2021年由于行業需求透支,市場增幅縮減,規模達到137.1億元,小幅增長3.24%。
注:①2016-2019年數據由中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清潔能源發展研討會議披露;
②2020年及以后官方數據尚未發布,前瞻基于海上風電建設規模進行測算,僅做參考。
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《中國海底電纜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,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、產業研究、政策研究、產業鏈咨詢、產業圖譜、產業規劃、園區規劃、產業招商引資、IPO募投可研、IPO業務與技術撰寫、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。
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【前瞻經濟學人APP】,還可以與500+經濟學家/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。
上一頁
相關新聞